极酷网

那些60至80年代的旧物件,你认识多少?

2019/8/4 16:03:32 来源: 怀旧老物

粘牙糖

也叫麦芽糖,集市上都有卖的,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零食。

古巴塘

由古巴进口,其实就是用红糖制作而成的。

冰块

纯天然,冬天水缸或屋檐结冰后,砸破表面冰层,直接用手拿着吃,冰冰爽爽。

豆饼

是榨油剩下的豆粕饼,去生产队里偷来小伙伴们分着吃。

果味饼干

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,饼干是小孩子们能吃到的零食里为数不多好味道。甚至连包装纸与包装盒都会被精心收藏起来。

麦乳精

原名叫“乐口福”,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。其中,“麦”“乳”“精”三个字分别为麦精、乳粉与糊精。

油茶面

油茶面这东西,现在似乎还有,但是现在人没有那么爱吃了。我们小时候,油茶面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食物,三天两头就会吃。因为那时候没什么好吃的,这东西加工简单成本低廉,大人孩子都喜欢吃。

电影海报

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基本都是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

结婚证

只是一张纸制结婚证,上面文字的字体都还是繁体字。结婚证的顶端有红旗和五角金星,下面有鲜花朵朵。并写有互助互爱四个字,那个时候的结婚证上还没有夫妻两人的照片。

小人书

在那个时候,课外书有小人书和手抄本。要买一本小人书的话,大约需要2角钱左右。2角钱差不多等于爸爸妈妈半天工资。买不起课外书,但可以租书看,在六七十年代,县城主要位置都有小人书摊,想看书的话,花个一二分钱,就可以租一本小人书慢慢看。

老冰棍包装纸

你还记得当时老冰棍的味道吗?

军用水壶

壶身采用铝制材料,由软木作为壶塞,用帆布带从壶两侧固定,携带方式采用可调帆布背带,有的壶身外侧还印有八一军徽,也成为了当时劳动人民最便于携带的实用配饰。

老式闹钟

金鸡哆米闹钟,头部会动,指针和数字带夜光点,过去看时间就靠它了。

老式收音机

能拥有一台收音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富裕程度的标杆。“听到响,才领证”是人们当时对结婚条件的描述,这个“响”指的就是收音机。

公共汽车票
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公交司机或是公共汽车的售票员,都是让人羡慕的职业之一。一个帆布挎包,一只“钢精”饭盒,一块小木板上有一分两分五分钱的票板,一把带弹簧的检票剪,这几样组合成的“家当”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上世纪末公交售票员的全部装备。

蛤蜊油

那时候,北方的冬季寒冻干燥,人们的保暧穿戴简陋,所以一到严冬,冻手冻脚皮肤吹皴的现象司空见惯,手脸吹皴了冻裂了,抹上点蛤蜊油,权当护肤美容。当年,几乎街上所有的百货店杂货铺都出售蛤蜊油,它价格便宜,实用耐用,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。

凤凰牌自行车

那时自行车要凭票购买,如果能拥有一辆旧式自行车会感到十分自豪,如果有新式自行车,那就受到很多人的羡慕,自行车成了那个年代的交通宝贝。

搪瓷盆

六七十年代,结婚,过节,知青下乡等等需要送礼的时候,都送搪瓷日用品,比如洗脸盆,痰盂,茶缸什么的。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。

粮票

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票证,粮票种类繁多,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、军用粮票、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。粮票获取的主要途经,由城镇居民凭粮食户口,居民粮食供应本等等到指定国有粮店兑换。

木质烟盒

上个世纪的老木质烟盒,现在已经不多见了。

手枪玩具

木头雕刻的手枪,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拿着它满院子追逐跑的日子还记得吗?

手绢

小时候,每个人都有很多条小手绢。特别小的时候,妈妈还用别针把手绢别在我们的领胸口上吊着,随手就能拿到,还不会丢。长大了,我们就揣在口袋里,吃饭擦嘴是它,流鼻涕擦鼻涕也是它。

老纸牌

纸牌的玩法和算法都跟麻将一样,纸牌上的图案也有万子、筒子、条子,大小也是从1到9。

这些物件有的也许我们在生活中再也用不到了,但是它代表着我们的青春回忆。

热点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