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宋清明有7天假 比我们现代人要幸福呀
清明节应该说是一年最好的时候,小草露出嫩芽,万物复苏。三天小长假一开始,人们就选择了近郊旅游,踏青,放风筝等等各种娱乐活动也接踵而至。那么,中国古代的清明节咋放假的呢?唐宋最幸福,放七天假!
(清明节)
清明原本是一个节气名称,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。不过,这个节气吸收了临近的两个节日,分别是寒食节,一个是上巳节,从而演变成了清明节。
寒食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过了,不过在中国古代,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。每到初春季节,气候干燥,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,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。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,即是“禁火”,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,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,谓之“改火”或“请新火”。改火时,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,称为人牺。寒食清明两节相近,久而久之,便合为一个节日。
古人也是很重视上巳节的,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,主要风俗是踏青、祓禊(临河洗浴,以祈福消灾),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。晋代陆机有诗写到:“迟迟暮春日,天气柔且嘉。元吉隆初巳,濯秽游黄河。”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、踏青的生动写照。因为和清明节太近了,古代的统治阶层,也把上巳节融合到了清明节。
这样,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,终于在唐宋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,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。
(清明节)
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清明节,所以古代的统治阶层规定清明节期间,一定要放假。唐代以前,虽然清明节不放假,但是大家或请假,或串休,一定要上坟祭祖。真正将清明节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是唐玄宗李隆基。他做皇帝时,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,属当时的“五礼”之一,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提升,清明节假期成为继元宵节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。
《大唐六典·尚书吏部》上有规定,唐代内外官员都有“假宁之节”:冬至、寒食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夏至、立春、春分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夏、立冬。
放多少天呢?唐朝廷的节假日是这么安排的:“元正、冬至各给假7日,寒食到清明4日,八月十五、夏至及腊日各3日”。用现代语解释一下就是:元旦和冬至两个节日,各放假7天;清明和寒食节连在一起,放假4天;夏至、中秋节和腊日(腊八)各放假3天。
到唐肃宗当皇帝时,增加了清明节的假期天数,将唐玄宗于开元十七年(公元729年)定下的千秋节放假3天的规定,减为放假1天,而将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—在中国节假日史上,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“黄金周”。
千秋节是啥节呢?就是皇帝的生日。皇帝生日的节日缩短了一天,增加到了清明节,可见当时的国家对清明节有多么关注。
(清明节)
宋朝基本上延续了唐朝的做法,清明节放假7天。不过,到了元代,清明节放假天数缩水了,变成了3天。就是3天,也要比元代皇帝的生日天寿节多一天。可见,元朝也是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的。 到了朱元璋的时候,认为应该少放假,多干活,于是取消了清明节的法定假日序列。清朝也延续了明朝的做法。
新中国是从2008年开始把“清明节”作为法定节假日。根据资料记载,2007年12月7日,国家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《国家关于修改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〉的决定》把“清明节”作为法定节假日,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。2008年的清明节是新的放假制度出台后的第一个放假的清明节,这个清明节将于4月4日到来,农历是2月28,当天是星期五,与紧接下来的周末,形成了一个三天的小长假。此后,清明节都会与邻近的周末连在一起,形成三天小长假的格局。参考资料:《历尽沧桑的寒食节》、《清明节的传说》、《清明节的由来》、《北京晚报——古代清明节怎么放假?》(作者:每日汉字)